衛衣穿出企業辨識度
記得去年秋天參加恒大新員工培訓,幾百號人清一色穿著藏青底色、袖口繡著集團LOGO的定制衛衣。午休時我站在露臺俯瞰,流動的金色司徽在陽光下連成星河——這大概就是企業視覺系統最生動的詮釋。
當工作服遇上時裝基因
傳統工裝總給人刻板印象,直到看見恒大設計團隊的手稿:在保持商務基調的前提下,后腰處暗藏廣州塔輪廓刺繡,下擺抽繩綴著集團成立年份金屬扣。行政部小王悄悄告訴我:“每次擠地鐵,背后的小蠻腰圖案都會引發路人搭訕,比發傳單還有效。”
- 材質突圍戰:280g精梳棉里混紡5%氨綸,既保證挺括度又提升活動自由度
- 色彩密碼學:主色調取自恒大藍,衣領內襯卻藏著象征活力的橙紅鑲邊
- 場景適配器:可拆卸內膽設計讓同一件衣服適應辦公室、工地、發布會不同場合
文化載體的進化論
比起從前別胸針、掛工牌的老辦法,現在連保潔阿姨都自豪地穿著帶自己名字縮寫的定制衛衣。項目部的老張打趣:“以前穿西裝見客戶總像套著鎧甲,現在這身反倒讓甲方主動聊起我們的企業文化。”
有次跟著品牌部做市調,發現個有趣現象:離集團三公里內的干洗店,居然專門開設恒大工裝護理服務。店員透露秘訣:“他們的衛衣領口有防污涂層處理,這個細節在同行里很少見。”
從成本中心到傳播節點
原本單純的服裝采購,在恒大演變成品牌滲透工程。新員工收到的入職禮盒里,除了常規辦公用品,必有件繡著入職日期的衛衣。市場部甚至開發了限量版家屬款,去年司慶日,全城有三千多個“編外員工”穿著恒大衛衣逛花城廣場。
采購部算過筆賬:相比傳統廣告投放,定制衛衣帶來的品牌曝光人均成本下降73%。更意外的是,這批衣服在離職員工中保留率高達89%,成了流動的雇主品牌廣告。
定制服務的蝴蝶效應
當我把采訪需求發給供應商時,對方市場總監連夜發來二十頁合作案例。原來恒大對拉鏈齒距、螺紋收縮率的要求,倒逼著本地紡織業升級設備。現在廣州周邊至少有五家工廠專攻團體服裝定制,接單量三年漲了四倍。
最近參加行業峰會,發現碧桂園、萬科也開始在工裝設計上發力。或許不久后,我們能看到地產圈的“工裝設計大賽”?畢竟,當企業文化穿上身,每個員工都是行走的品牌宣言。
- 相關評論
- 我要評論
-